学习园地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园地 > 正文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学习班”交流发言(九)

发布日期:2020-03-30   点击量: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坚定先进文化自信

继续教育学院、应用技术学院副院长  赵东耀

通过集中学习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重温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先进文化建设等方面的论述,本人对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等问题有一些新的理解。借此机会,与大家分享。

一、对《决定》的总体认识

《决定》共15部分、三大板块、18000多字。反复阅读后,总的印象是:博大精深。

所谓“博”,是指《决定》吸收古今中外几千年文明历史之精华,总结新中国70年发展之经验,涉及国家治理的方方面面。

所谓“大”,是指《决定》在谋划治理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时所展现出来的大视野、大格局、大气魄。

所谓“精”,是指《决定》对关乎人类命运、社会进步、人民福祉等重大问题的判断精确、布局精细、施策精准。

所谓“深”,是指《决定》阐述理论深邃、分析问题深刻、产生影响深远。

需要我们花大力气去学、去悟。

二、对坚持和完善文化制度建设、坚定文化自信的理解

1.文化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内容

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就是在建设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形成和发展党的领导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军事、外事等各方面制度,其中文化制度建设是重要内容之一。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广泛凝聚人民精神力量,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深厚支撑,承担着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重要使命和任务,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家园,体现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价值取向、道德规范、思想风貌及行为特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5000年文明的结晶,为中华民族的生息、发展和壮大提供了丰厚的精神滋养,是中华民族的独特标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些思想文化体现着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在生产生活中形成和传承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等,其中最核心的内容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这些最基本的文化基因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在修齐治平、尊时守位、知常达变、开物成务、建功立业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有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中华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除地域性、遗传性因素之外,更重要的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赋予的精神气质。所以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是中华民族的力量之源、情感之源、动力之源和信心之源,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精神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是我们最深厚的软实力,就是我们文化自信的坚实根基和突出优势。

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内容丰富,而且实用可靠、历久弥新

中华民族有几千年悠久文明史,而且一脉相承、从未中断。聪明智慧、勤劳勇敢的中华民族创造出灿烂辉煌的优秀文化,恩泽华夏子孙,也造福整个人类。它有着丰富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蕴含其中的“仁义”、“和合”、“和平”、“均等”的思想,至今仍受人尊崇;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推而广之就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理念,激励历代仁人志士为了国家利益赴汤蹈火;“以和为贵,和而不同”的处世哲学,正指导着大国外交;“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生命境界,教导人类要尊重自然、善待环境,以求避免更多的天灾人祸;“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改革精神,推动着现代中国走向繁荣、实现复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德规范,告诫人们要善待他人才能和睦相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报国情怀,正鼓舞着众多医务人员义无反顾、逆行抗疫;……。

还有很多很多古人的真知灼见,值得我们好好去发掘、继承、发扬,真正把这些优秀的文化基因世世代代传承下去,护佑中华民族繁荣昌盛、千代永续。这就是我们的文化自信!

三、如何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

1.学习历史

学习中共党史,才能明白代表广大人民利益的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取得革命胜利、成就建国大业。学习中国百年近代史,才能明白中国为什么选择走社会主义道路。学习社会主义500年发展史,才能明白为什么中国社会主义必须要有中国特色。学习中国通史、世界通史,能帮助我们弄明白人类是从何而来、身在何处、将往何方。

2.接受优秀文化教育

学习古代经典著作,阅读优秀文学作品,观看优秀影视作品,养成良好行为习惯,进而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情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

3.提高鉴别优劣文化的能力

有鉴别对待,有扬弃继承。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

4.践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仁义礼智信,忠孝廉耻勇”,身体力行,择善而从。“格物、致知、诚意、正心、齐家、治国、平天下”,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文化自信心。

 

青岛市市南区宁夏路308号    青岛大学党委组织部

联系电话:0532-85953391      邮箱:qddxzz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