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园地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园地 > 正文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学习班”交流发言(六)

发布日期:2020-03-30   点击量:  

学习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深化思政课改革

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  郭金鸿 

很高兴参加本次集中学习,聆听了胡书记的专题报告,与同志们的思想交流让我受益良多。很荣幸能有机会向各位汇报学习体会,交流学习心得。我交流的题目是“学习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深化思政课改革。”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是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召开的一次具有开创性、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会议。全会审议通过的《决定》,对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了全面部署,释放了“中国之治”最强信号,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人民情怀和国家民族担当,为全世界国家治理文明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意义深远。

首先要是把全会精神学深弄懂吃透,这是后续所有贯彻工作的基础。

一、深刻领会全会的重大意义,领会会议精神。

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来,我们党领导人民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从初步确立到逐步完善、从探索前进到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跃升曲线。中国之所以能有这两大奇迹的发生,是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科学制度体系,我国国家治理一切工作和活动都依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展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之所以是科学制度体系,是因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生长于中国社会土壤,形成于革命、建设、改革长期实践,是植根中华历史文化传统、吸收借鉴人类制度文明有益成果丰富起来的,具有深刻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深得人民拥护,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

1、制度与治理是国家治理现代化中的两个核心关键词

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使命。我们已经完成社会主义实践的前半程主要历史任务,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我国社会主义实践后半程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就是要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决定》第一次从13个方面系统总结和深刻阐述了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紧紧围绕“坚持和巩固什么” “完善和发展什么”,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举措,提出了把新时代改革开放推向前进的根本要求,是我们坚定“四个自信”的基本依据。

《决定》第一次完整深刻论述了在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一科学制度体系中,起四梁八柱作用的是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是支撑整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根基与柱石。其中,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制度和全面领导制度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根本领导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文化制度;共建共治共享是我国的根本社会治理制度;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我国的根本军事制度。这进一步指明了完善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的切入点、聚焦点和着力点。

2、核心要义:党的全面领导是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核心要义。

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必须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国家治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

3、总体目标:实现5个现代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充分展现。

到我们党成立一百年时,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上取得明显成效;到2035年,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工业农业国防科技)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第五个现代化;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巩固、优越性充分展现。

4、重大意义:

(1)为党和国家事业兴旺发达,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提供制度保障。

制度稳则国家稳,治理强则国家强。全会深刻把握党和国家所处历史方位,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和长远出发,充分发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提出与时俱进、完善和发展的前进方向和工作要求,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为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提供了牢靠而持久的制度保证。

(2)为应对新时代改革开放风险挑战,赢得主动作出重要安排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面临的历史机遇和风险挑战前所未有。全会强调顺应时代潮流,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运用制度威力战胜艰难险阻,赢得优势、赢得主动、赢得未来必须在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下更大功夫。

(3)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为人类社会创造更好制度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全会通过的《决定》,标志着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和制度学说的新发展。中国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宣告了“历史终结论”的破产,宣告了各国最终都要以西方制度模式为归宿的单线式历史观的破产,为人类开启了制度选择的多元化时代,为人类制度文明发展开辟了更加广阔的前景。

二、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决定》明确提出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广泛凝聚人民精神力量,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深厚支撑。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所以先进,就在于它以马克思主义这一先进理论为指导。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撑,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有力保障。只有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才能不断发展当代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在新时代,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最重要的就是坚持和巩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地位。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关乎旗帜、关乎道路、关乎国家政治安全,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话语权。“背离或放弃马克思主义,我们党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甚至亡党亡国。”

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重要阵地,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干渠道和核心课程,是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灵魂课程。要紧密结合新时代新实践新要求,强化问题导向、实践导向,自觉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理直气壮批驳各种错误言论,旗帜鲜明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观点。

三、认真贯彻执行《决定》,让全会精神在思政课上“活”起来。

制度的生命在于执行。制度的执行力,是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制度执行越有力,治理能力越有效。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是干出来的,有了制度要见诸行动,要以“钉钉子”的精神把“13个坚持和完善”的制度安排一项一项落到实处。这次全会的召开,让我们马院研究目标更加明确,研究方向更加清晰,为我们的课堂教学和研究工作指明了方向。发挥好思想政治理论课这个主阵地、主渠道的作用,把四中全会精神及时准确融入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去,让全会精神在思政课上“活”起来。在以下几个方面动脑筋、找思路、下功夫、做文章。

1、加强党对高校思政课建设的领导,推动健全全党全社会努力办好思政课、教师认真讲好思政课、学生积极学好思政课的有效治理体系。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思想性、政治性、理论性的一门综合课程,担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政治使命。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一段时间内出现了许多质疑高校思政课正当性和必要性的杂音和谬论,比如“思政课取消论”“思政课非意识形态化”“思政课自由选择论”“思政课无用论”等,严重干扰了高校育人工作。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我们是中国的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大学,培养出来的学生就应该要有中国力量、中国自信。

我们的任务是要把全会精神融入到思政课中,把文件语言尽快转变成课堂语言,让学生听得懂,听得进去。聚焦“讲清楚”,全面阐述全会提出的重大思想观点、重大制度安排、重大工作部署;聚焦“入头脑”,带头学深悟透四中全会精神,把全会精神融入思政课教材体系和教学体系;聚焦“促转化”,将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将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

2、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山东省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为基础,建设好马克思主义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水平、教师队伍建设水平等问题依然是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面临的核心问题。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3·18” 讲话,并对高校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指示之后,教育部陆续密集出台一系列文件,2019年4月17日的《普通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培养规划》(2019—2023年),2019年8月14日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若干意见》),2020年1月16日出台,2020年3月1日起施行的《新时代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规定》。对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提出了指导性意见。以《规定》实施为契机,狠抓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在师资建设上优先考虑,在资金投入上优先保障,在资源配置上优先满足。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应坚持从整体性出发,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发展为思政课改革提供有力支撑。目前我们马院共有专任教师76人,担负着全校4.6万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的思政课教学,两个本科专业课、两个学位点的教学,工作量大,课程内容变化大,教学任务繁重。本科160个学分,思政课占比10%,所有的专业认证涉及到思政课,思政课教师为我校的教学付出了较大的辛苦劳作。

第五轮学科评估中的软指标建设,与以往评估的最大不同就是把人才培养质量放在了首要地位,把思政课建设情况纳入学校党的建设工作考核、办学质量和学科建设评估标准体系。按照1:350比例选准配强思政课教师队伍,思政课效果、课程思政等都是软性评估指标。可以说,马院的建设水平事关整个学校的发展建设。

只有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为优势学科,才可以为思政课建设提供坚实学科支撑。贯彻全会精神,需要深入研究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争取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方面多出成果,出高质量论著,为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提供多角度学术支持。《若干意见》明确提出“根据需求逐步增加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支持有关高校联合申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新一轮学位点申报是学院发展的重中之重。

3、守正创新,坚持“八个统一”,努力打造思政课品牌。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新时代,需要持续不断改革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要配齐建强思政课教师队伍,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需要在讲高度、挖深度、拓广度、增温度、添亮度上狠下功夫。

(1)深化理论认识,用学术讲政治,提高思政课的高度。

政治性是思政课的本质属性,讲出政治性是思政课教师的基本要求。这一方面要求思政课教师首先要讲政治,要有政治意识、政治眼光、政治素养;另一方面要求思政课教师要具有能够讲好政治的能力,需要政治信仰坚定、理论学识渊博、理论功底深厚。

(2)立足经典思想,解析基本原理,挖掘思政课的深度。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是要教会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指导实践发展。要让思政课“讲理透彻”,需要继续强化马克思主义者的看家本领,深入回归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研读学习。

(3)总结历史经验,关注世界视野,拓展思政课的广度。

要想学生在思政课上“站的更高一些、看的更远一些、想得更深一些”,思政课教师不但要理论正确,还要有厚重的历史知识和宽广的国际视野来论证思想观点。纵横开阖、放眼世界,启迪当前,指引未来,才能增强学生“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4)密切联系实际,教学贴近学生,增加思政课的温度。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是极富时代感和实践性的课程,跟上时代步伐,回应实践需要,增强思政课的实效性,是保持思想政治课生命力的关键。联系实际、贴近学生,与之同心同向同行,要让学生“真心喜欢”思政课,充分彰显出思政课的温度。

2020年春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人们的正常生活,也延迟了开学,但是在党和国家的统一部署下,众志成城,每个人以不同方式投入到抗疫防控的战斗中。教师们进行课堂革命,使“传统课堂”变为“网络课堂”,同质高效。马院“线上思政课”开讲一个月,整体运行平稳。将疫情防控的生动实践转化为生动课堂,“把思政作业写在祖国大地上”,得到了各个学院各个专业同学的积极响应,同学们思政课作业展示在“学习强国”平台上,展示在思政大课堂微信公众号里,到3月16日,“大课堂”分文学、美术、自编辑等类型,密集发送了62集近千份同学们的战“疫”作业,体现了情感的交融、理论的深化、思想的提升。胡金焱书记也为全校学子上了一堂生动的战“疫”思政课。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这次疫情是一次危机,也是一次大考,这次大考不仅是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考验,也是对基层工作者讲政治有信仰、讲忠诚敢担当、讲信念重落实的考验。疫情防控“全国一盘棋”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三百余支医疗团队、四万多名医护人员分批次奔赴湖北,中国速度建成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等,都验证了中国共产党强大的动员能力和组织能力。在疫情防控中,青年医务工作者成为驰援湖北的主力军,90后、00后冲锋在前,充分展现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5)运用互联网+,融合理论与实践教学平台,增添思政课的亮度。

推动思政课创新改革,使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成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联通网上网下,助力价值观认同、文化传承、情感与态度等的培养。马院教师努力开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新模式与新路径,涌现出一批教学有成绩有影响的老师,张家惠老师获得教育部首届思政课展示二等奖,刘正刚老师指导的“大学生讲思政课”比赛获国家三等奖;庚建凤老师指导的山东省师范生从业技能大赛获得一等奖;曲新英教授获得青岛市第一届“十佳思政名师”称号;谢春玲教授参评“山东省名师工作室”,思政课品牌效应逐渐凸显。

4、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相结合,从学校历史文化中获得丰厚的思政资源。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扎根中国大地,谱写胸有大志、心有大我、肩有大任、行有大德的大写人生,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优势转化为支持抗疫防控阻击战的强大力量。坚定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的信心和决心,深刻认识中国抗疫彰显的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越是艰难越向前,这场仗,必胜!

 

青岛市市南区宁夏路308号    青岛大学党委组织部

联系电话:0532-85953391      邮箱:qddxzz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