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选派优秀干部到基层担任“第一书记”,是实现乡村振兴、推动广大农村地区在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中不掉队的有效举措。“第一”是组织给予的重任,是群众寄予的厚望,是在基层任何急、难、险、重的工作面前,责无旁贷的第一人。
大众网·海报新闻特别推出“实干为民促发展 乡村振兴谱新篇”——聚焦郯城第一书记系列报道,看第一书记们在乡村振兴的田野上书写新的篇章。
大众网记者 宋晓豪 见习记者 张晨曦 临沂报道
郯城县红花镇红花埠村位于山东最南端,是青岛大学省派第一书记张子义所帮扶的村庄。该村总占地面积15050亩,其中耕地面积7055亩;有人口2136户,7282人,下辖7个自然村。
两年来,张子义聚焦“五大振兴”,将“二十字”方针政策作为工作的目标,以高质量、高效率发展为己任,砥砺奋进,各项工作成绩斐然。
加强基层党建
驻村后,张子义制定了“由点到面,辐射带动”的自然村党支部建设规划,将楼下村(自然村)党支部作为示范点,突出“四个”抓手,抓实“两学一做”,坚持“三会一课”,做好政策宣传,通过“抓支部书记,提升工作主动性;抓两委成员,提升班子凝聚力;抓党员队伍,提升示范引领积极性;抓制度建设,提升党支部管理水平”,不断夯实党建基础。
两年来,张子义共指导召开党员大会28次,召开党员干部座谈会92余次,开展第一书记讲党课活动26次,健全完善村级制度2部,组织党员干部外出考察学习28次,开展政策宣传26次,制定村庄发展规划2个;发展党员14人,发展入党积极分子15人;为7个自然村党支部更换办公电脑25台;为楼下村“读书屋”捐赠图书100余册。
推动强村富民
两年来,张子义立足村庄发展实际,着眼“可持续、稳增收、有特色”,与村两委干部进行大量的产业调研和论证,最终确定了“三大”产业。
建设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投入资金110余万元建设光伏发电项目,村集体每年可增收12万元左右,其中10%将用于困难群众帮扶;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业。立足村庄“油豆皮”特色农产品个体经营,带领楼下村党支部建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以“个体生产+合作社销售”模式进行发展,预计村集体每年可增收1万余元;招商引资发展蔬菜深加工产业。为拓宽百姓蔬菜销售渠道,打造高品质蔬菜产品,带领楼下村党支部通过招商引资,打造蔬菜深加工产业。产业建成后,预计可为当地百姓解决就业岗位50余个,村集体每年可增收2万余元。
建设美丽乡村
入村后,张子义与村两委干部一起制定了人居环境整治“三步走”战略。
村庄线路整治。对接有关通信部门,快速推进弱电改造工程,弱电线路集体“入地”,有效治理了“蜘蛛网”乱象;积极对接县供电公司,争取资金160万元,完成强电改造项目,彻底杜绝百姓用电安全隐患;基础设施建设。投入3万余元建设村内公园,为百姓打造健身休闲场所;投入2万余元提升村内美化、绿化质量;投入42.25万元安装太阳能路灯331盏,既亮化了村庄,又大大降低了7个自然村公共电费支出;投入80余万元硬化村级道路9834平方米;投入资金116万元,铺设沥青路面17943余平方米;投入1万余元,建立垃圾分类处理站;特色文化发展。争取资金2万元,打造村级“文化墙”,宣传历史文化,突出党建引领,营造乡村振兴氛围。
经过1年建设,楼下村获批“2022年度首批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西中村获批“2022年县级美丽乡村示范村”。
强化乡村治理
针对村庄自治水平低、百姓参与村庄治理意识不足等问题,多思路提升村庄治理能力和自治水平。完成“数字乡村”建设。协调资金1万余元,为楼下村搭建数字乡村控制平台,将成熟的数字应用与乡村治理体系相结合,在村庄治安管理、村庄数据监控、民主监督、移风易俗等方面都发挥出积极作用;建立村民积分超市。带领楼下村党支部试点建设了“村民积分超市”,用“小积分”解决村庄发展“大问题”,大大激发了村民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效提升了村民道德素养和自治管理水平;以活动带动百姓参与村庄治理。开展“美丽庭院示范户”评选活动,有效带动了全体村民卫生清扫主动性;开展重阳节 “敬老爱老”活动,推动了村庄“孝”文化发展;开展“四德”榜样评选表彰活动,引导党员群众身体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模范遵守公民道德规范;开展“好婆婆”“好媳妇”评选表彰活动,有效推进了家庭美德建设;开展“家庭文明实践站”宣讲活动,引导百姓为村庄发展“建言献策”。
真情服务群众
驻村期间,张子义坚持为百姓“办实事、多办事、办好事”,全力解决百姓“急难愁盼”。两年来,走访群众659余户,看望慰问困难党员群众153户,组织志愿服务113次,征集村庄建设意见10余条,解决百姓急难愁盼事项5件,为特殊群体解决实际问题21个。
解决旱季农田灌溉问题。带领楼下村党支部自筹经费1.7万元打6口机井,争取上级资金20余万元铺设1000米灌溉管道,保障了村庄百亩良田灌溉;修建田间桥梁。争取上级资金80多万元,重新修建了田间水沟“过路桥”,为百姓田间耕作架起“保障”桥;维修村内断头路。为解决村内20余年的断头路积水问题,投入资金30余万元重新硬化道路,彻底解决百姓出行难问题;解决“户户通”遗留问题。带领楼下村党支部自筹经费15万元,硬化巷道1400平方米,为困难百姓铺设“幸福路”;打造“健康饮水站”。争取企业资金3.6万元,建设百姓“健康饮水站”;帮助困难学子“圆学业梦”。用自己工资资助两名困难学生,帮助他们顺利考入了理想学校,得到进一步深造机会。
来源:大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