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典型
当前位置: 首页 > 先进典型 > 正文

青岛大学省派第一书记于文:真情融入暖民心 凝聚合力谋振兴

发布日期:2022-10-25   点击量:  

2021年10月,青岛大学选派于文同志到郯城县红花镇重兴村担任第一书记。驻村工作开始后,他深入走访调研,结合红花镇党委“五个一”帮扶方案,规划两年工作思路,围绕听民意、解民忧、惠民生、暖民心“四个工作重心”,以党建引领各项工作开展,全力开展攻坚行动。

育“头雁”,听民意。驻村后,于文始终坚持把“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作为工作中心,聚焦农村党组织书记建设,着力锻造堪当乡村振兴重任的“领头雁”。于文积极与红花镇党委沟通,在镇党委的帮助和指导下,重兴村通过人才回引,徐海涛回村担任党支部书记。工作中,于文注重与支部书记谈心交流,激励他在基层一线担当作为。今年,于文又为徐海涛争取了外出学习进修的机会,现已通过大专入学考试,个人专业化水平得到不断提高,被纳入专业化书记管理。重兴村的“头雁”工程取得圆满成功,“头雁”素质能力精准匹配了乡村特色发展需要。

强服务,解民忧。村民满不满意,关键在服务。针对重兴村支部场所服务设施老旧等问题,于文主动作为,积极争取县有关部门和镇党委支持,投资35万元,带领重兴党支部以“服务能力提升”为重点,围绕“四常两聚”理念,改造提升支部办公室、党员活动室、“微愿郯”便民服务站、“伴读”书屋、党代表工作室等支部办公场所和便民服务站,全力打造“组织村民”“凝聚村民”“服务村民”的坚强堡垒。于文注重引导党员群众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发动村民成立重兴村“微愿郯”志愿服务队,组织开展“红色代办”“红色课堂”“伴童成长”等志愿服务32次,组织党员每月至少走访慰问贫困户一次,实现了“大门常开、场所常用、活动常办、群众常来”的支部场所使用理念,打造起“聚人气、聚民心”的服务型支部场所。

治环境,惠民生。村容村貌是村庄发展的一面镜子。于文坚持系统思维,积极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新格局,带领重兴党支部将“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到新高度,自加压力、持续用力,全面发动群众抓提升、筑成效。一年来,于文主动协调上级资金,加快村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60余万元修建村中生活污水分离工程排水管道4000米,彻底解决了村庄污水处理难题;投资资金90余万元,硬化村西8000平方米水泥路,方便大型农业器械开展耕种;投资30万元拆除村道路南侧低矮破旧老墙,重新修筑200米乡村文化墙,绘上500平方米党建文化插画,推进村庄文化建设;投入第一书记衔接金15万元安装太阳能路灯100盏,对村庄整体亮化提升;评选“最美庭院”卫生示范户20户,努力把重兴村建设成为路净、树绿、村美、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

促增收,暖民心。村子富不富,关键靠支部;乡村要振兴,产业必振兴。于文深刻地认识到,要真正让重兴富起来,必须做到“班子有干劲、村庄有变化、集体有收入”。因此,他带领党支部坚持党建引领,大力发展乡村产业,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于文主动发挥在高校工作多年的优势,通过专家论证和实地调研,结合自身优势制定产业发展“三步走”战略。第一步发展光伏增收项目,第一期申报完成第一书记衔接资金62万元,安装1300平方米光伏发电板,村集体每年收入可达到6万余元;第二步建立电子加工扶贫车间,整合村中20亩建设用地,联合村中电子加工企业建设扶贫车间,可一次性提供50个就业岗位,实现村民收入倍增;第三步打造重兴“西红柿”特色品牌,整合50亩土地建设10座高标准大棚,种植高端精品蔬菜,每年能为村集体增收10万元。

“我对未来充满信心,我对重兴的富民强村充满信心。”驻村一年之际,于文说。下一步,将带领红花镇重兴党支部继续夯实组织基础,发挥基层治理能力和服务效能的双提升,在“五个一”帮扶措施的指导下,紧紧围绕“三有一无”整改目标,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凝聚合力,抓牢抓实队伍建设、村居环境治理、集体增收等各项工作任务。

青岛市市南区宁夏路308号    青岛大学党委组织部

联系电话:0532-85953391      邮箱:qddxzzb@126.com